提到榨菜,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“涪陵”,榨菜起源于涪陵,壮大于涪陵,从涪陵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。只要有华人之处,总少不了一包鲜脆爽口的涪陵榨菜,涪陵榨菜是无数晚归的漂泊者和思乡者的味觉安慰剂,它简单平凡,价格实惠,而且能与所有菜品和主食百搭。是居家旅行、佐餐烹饪之佳品。
涪陵榨菜传统制作工艺是最“下饭”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也是一项传承百年的技艺。涪陵榨菜是一方水土孕育出的独特美食,也是重庆市涪陵区的特产,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,在海内外屡获大奖,与德国甜酸甘蓝、欧洲酸黄瓜并称世界三大名腌菜。今天我们就走进涪陵榨菜,探寻这背后的历史与故事。
榨菜的起源
据原涪陵州志《涪州志》记载,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。邱寿安,清光绪年间涪州城西洗墨溪下邱家院人,家中兼营多种腌菜业务。涪州一带所产的青菜头肉白且厚,质地脆嫩,煮炒均可,常用于鲜食或制作泡菜,是当地广为种植的冬季蔬菜。
清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,下邱家院一带风调雨顺,青菜头大丰收,家家户户“菜满为患”。彼时邱寿安家中雇有资中人邓炳成负责干腌菜的采办和运输,邓炳成其人踏实能干,对腌菜工艺十分熟悉。他见青菜头吃不完又卖不掉,觉得太可惜,于是别出心裁,参照自己家乡腌制“大头菜”的方法,尝试将青菜头制成腌菜。其本意只是为了将青菜头加工后以便长期保存,却在无意中创造了一种青菜头的全新加工技术。邓炳成不会想到,这种加工技术催生了一种日后誉满全国乃至扬名海外的风味美食——涪陵榨菜。
今天的涪陵榨菜已成为餐桌常客
邓炳成的腌制方法不同于传统的泡菜做法,而是将青菜头风干脱水后加盐腌制。为此还研发了专门的木制工具,用这种工具榨压腌制过的青菜头,以除去部分卤水(盐水),最后拌上香料,装入陶坛密封存放,以供家中众人日常食用。
邱寿安品尝这种新腌菜后觉得口味上佳,便送了一坛给在湖北宜昌开“荣生昌”酱园店的弟弟邱汉章。邱汉章在一次宴会上将哥哥邱寿安送与的榨菜开封,当场让客人品尝,客人们倍觉可口,认为“其风味嫩、脆、鲜、香,为其他任何咸菜所不及”。邱家兄弟是富有商业经验的商人,马上判定这个新产品今后会有广大的销售市场,必有大利可图。1899年,邱寿安专设作坊加工,扩大生产,拜邓炳成为“掌脉师”,改进了风凉脱水和用木榨除盐水的加工方法,并按加工工艺过程将这种新产品命名为“榨菜”(意即“经盐腌榨制过的咸菜”)。次年,邱家制作榨菜八十坛,以“涪陵榨菜”广告于市,运往宜昌,单坛榨菜重五十斤,售价大洋33元,不到半月便销售一空。“榨菜”一词从此诞生,历经百年传承与发展,横跨中国近现代史,终成“涪陵榨菜”之美名。
国民下饭菜
涪陵榨菜从诞生至清宣统元年(1909年)的10余年间,一直为邱家独家生产经营,直到宣统二年(1910年),其制作工艺才被泄漏并迅速传开,后逐渐形成当地一大行业,经久不衰。据1928年出版的施纪云主编的《涪陵县续修涪州志·食货志》载:“近邱氏贩榨菜至上海,行销及海外。”此志所记史实限于1911年。由此可见,涪陵榨菜“行销及海外”的时间,不会晚于清末。
装坛的榨菜
1931年,涪陵的榨菜加工厂(户)已达100余家。1940年,涪陵榨菜产量首次突破20万担,其销售市场已形成以上海、武汉为中心辐射南北,并以转销形式出口至香港、南洋群岛等地。1949年后,随着市场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榨菜的喜爱,涪陵榨菜得到了较快发展,生产规模、销售市场日益扩大。1953年,涪陵榨菜被国家纳入二类物资管理,由中商部直接计划调拨,成为定量供应各省、市、自治区以及军需、出口的主要商品。1959年和1978年,中商部、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先后两次在涪陵举办全国青菜头种植、榨菜加工培训班,并从涪陵抽派技术人员到全国各地指导生产,大力发展。从此,榨菜制作工艺逐渐传到中国各省、市、自治区一些地方,这一传统美食也日渐走上人们的餐桌,为全国人民所接受,成为“国民下饭菜”。
榨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、膳食纤维、矿物质等,富含产生鲜味的化学成分,经腌制发酵后,其味更浓,咸鲜甘美,开胃解腻。经过百年演变,榨菜与传统美食有机融合,成为丰富多彩的中式菜肴里独树一帜的“万能辅料”。家常如榨菜炒肉丝、榨菜炒鸡蛋,不凡如榨菜笋菇蒸鲩鱼、菊花榨菜鱼卷等国宴佳肴,跨越山海,奔赴餐桌,就没有榨菜不能胜任的舌尖角色。
现代营养学认为,榨菜能健脾开胃、补气添精、增食助神。榨菜有“天然晕海宁”之说,晕车晕船者在口中放一片榨菜咀嚼,会使烦闷情绪缓解;饮酒不适或过量时,吃一点榨菜可以缓解酒醉造成的头昏、胸闷和烦躁感。榨菜含有钙、磷、铁等微量元素,被人体吸收后,能利尿除温,促进机体水、电解质平衡。
风味原产地
重庆涪陵是榨菜的发源地,也是基地化、集约化、规模化、工业化、现代化的榨菜产区。涪陵榨菜选用涪陵特有的青菜头,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鲜嫩香脆的风味产品。涪陵地区介于东经106°56'-107°43',北纬29°21'-30°01'之间。当地地形以低山浅丘为主,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年降水量约1072毫米。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宜青菜头种植,种植面积是中国规模最大、最集中的优势区,有“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”的美誉。
中国榨菜之乡涪陵,漫山遍野种植青菜头
涪陵地区青菜头种植一般在9月播种,10月移栽,在4℃-5℃低温和大雾环境下生长,所产青菜头组织结构致密,口感嫩脆,品质上佳。涪陵区青菜头种植遍布23个乡、镇、街道、16万农户60万菜农,形成了区域化布局,集中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带。其中,“涪丰14”、“永安小叶”、“涪杂1号”等优选良种种植普及率达95%以上。
人们都知道涪陵榨菜好吃,风味别致,工艺创新,进入新世纪以来更推出了麻辣、五香、甜香等系列,色味俱佳,大受欢迎。榨菜从青菜头到市场上所销售的榨菜产品,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向自动化加工转化的历史演变。现在的榨菜生产采用自动淘洗、自动切块、自动脱盐、无菌包装、高温杀菌等先进生产工艺技术,实现了自动化、现代化,榨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。如今,涪陵区已经形成了涵盖青菜头种子选育、青菜头种植、榨菜生产加工、榨菜副产物开发、产品销售市场拓展在内的完整榨菜产业链和榨菜产业化经营格局,无论是青菜头种植面积、产量,还是成品榨菜产销量,均位居全国第一。
作为榨菜的原产地,涪陵榨菜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断增强,创造了更加辉煌的历史: 1995年以来,涪陵先后荣获“中国榨菜之乡”“全国果蔬十强区”“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区”“全国无公害农产品(种植业)生产示范基地”“全国榨菜加工示范基地”“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”“中国绿色生态青菜头之乡”“中国百佳特色产业县(区)”“涪陵青菜头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”“全国绿色食品原料(青菜头)标准化生产基地”等称号,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,成功创建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”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”和“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(榨菜)”。
开坛香万家,作为餐桌上的常客,涪陵榨菜深受国民喜爱。涪陵榨菜制作工艺是一个不断摸索、实践、创新的过程,充分体现了涪陵人的工艺创新精神。随着现代物流业的飞速发展,榨菜也从中国走向世界,并受到外国人民的喜爱,外国美食爱好者将榨菜用于搭配三明治、沙拉、寿司、意面等,许多用中国涪陵榨菜制作美食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。现在,涪陵榨菜已畅销日本、韩国、新加坡、美国、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广受全球消费者的认可。
回顾涪陵榨菜走过的历史轨迹,味道的背后亦是文化的传承。小小一包榨菜,在输出中国好味道的同时,还传递着中国美食文化的精神魅力。涪陵榨菜历经百年岁月,获得无数荣誉,走过无数辉煌,这是涪陵的骄傲,也是中国的文化自信。